拼搏(中国)
拼搏在线登录

中国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重要力量

   2025-07-07 中国能源报91890
核心提示: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指数同比提高1.1%,较过去3年平均增长率增长2倍。在排名前20的经济体中,中国成绩再刷新高,排名升至第12位,在创新和清洁能源投资方面表现出强大领导力。不过,全球能源转型良好势头仍可能受到气候危机、地缘冲突、能源投资不足以及清洁能源创新和部署之间日益脱节等因素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指数同比提高1.1%,较过去3年平均增长率增长2倍。在排名前20的经济体中,中国成绩再刷新高,排名升至第12位,在创新和清洁能源投资方面表现出强大领导力。不过,全球能源转型良好势头仍可能受到气候危机、地缘冲突、能源投资不足以及清洁能源创新和部署之间日益脱节等因素影响。

能源转型愈发多样化

能源转型指数通过衡量一个国家的系统绩效和转型准备度来反映其能源转型进展,系统绩效涉及能源“三难困境”即安全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转型准备度包括推动能源转型促因、法规与金融与投资、教育与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以及创新。

报告指出,65%的国家能源转型指数提高,其中系统绩效得分同比增长1.2%,转型准备度得分同比增长0.8%。38%的国家在之前得分最低的一个维度上实现了最大改进,这意味着这些国家为弥补结构性差距而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系统绩效进展不均衡。全球范围内,仅有28%的国家在安全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上同时取得进展,显示出能源转型正变得愈发多样化和多速化,受到不同国家优先事项、能力和起点的影响。其中,公平性指标得分同比增长2.2%,这得益于能源价格趋稳和结构性补贴改革支持;可持续性指标得分同比增长1.2%,凸显出能源强度和排放强度降低,以及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安全性指标得分同比仅增长0.4%,表明多国在能源供应灵活性和多样性方面的脆弱性。

转型准备度得分远低于十年趋势水平。过去几年,法规、基础设施、创新、教育和投资方面取得的成果支撑了长期进展,但近期增势有所减弱,加之监管框架、创新生态系统和投资能力显示出停滞迹象,都给转型准备度得分带来拖累。

世界经济论坛能源与材料中心负责人罗伯特·博卡表示,当前,能源转型并非线性发展趋势,能源系统正在根据不同国家优先事项进行重组,去中心化和数字化正在创造新的供应和消费模式。

埃森哲咨询公司全球战略负责人穆克西特·阿什拉夫指出,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广泛的能源变革,重新定义能源生产、消费和治理方式。“人工智能是当前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也是塑造更智能、自适应和有韧性能源未来的最大单一赋能因素。”他强调。

中国能源转型指数领跑亚洲

中国能源转型指数领跑亚洲地区,得分同比增长2.2%至67.5,排名创历史新高达到第12位,其中转型准备度方面得分全球第5,主要得益于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全球最大清洁能源投资规模,中国去年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中占比近40%,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印度在能源效率和投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整体来看,亚洲新兴经济体表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在欧洲,北欧国家瑞典、芬兰、丹麦和挪威保持领先地位,在能源多元化、清洁能源应用、强有力政策框架和可靠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出高水平。拉脱维亚首次进入10强,主要在公平性、清洁能源资本流动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建设方面显著提升,波黑也显示出明显增势。

美国排名第17位,能源转型指数66.8,能源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有所改善,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方面仍落后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巴西凭借在清洁能源采用方面的稳步进展和可持续改善的公平性,引领拉美地区。阿联酋能源转型指数录得中东地区最高增幅,主要是受到有针对性的补贴改革、清洁能源份额增加以及能源强度下降推动。沙特在安全性方面有所改善,并且是可再生能源装机建设速度最快的中东国家。

尼日利亚进展显著,能源转型指数排名跃升至第61位,转型准备度改善速度也位居前列,得分同比增长36.8%,主要归功于投资能力、基础设施和监管方面的重大进步。

值得关注的是,在转型准备度方面,亚洲新兴经济体整体稳健,得分同比增长5%,这得益于监管和基础设施改善,最重要的是清洁能源投资急剧增长。发达经济体转型准备度得分同比下降0.4%,主要是由于金融和投资下降以及创新持续停滞所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转型准备度停滞,基础设施、创新、人力资本和监管方面的适度改善被金融投资下降所抵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转型准备度不均衡且脆弱,监管和创新的改善被基础设施和金融方面的挫折所抵消。

推动能源转型需要因地制宜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在所有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比高达92.5%,主要受太阳能、风电驱动,水电贡献稳定,核电出现适度反弹。去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比2020年水平翻一番,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储能和电动交通等。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以及间歇性发电量增加,电网压力进一步增加,需加大对电池存储系统和其他形式能量储存技术投资,以增强电网灵活性和稳定性。预计到2030 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超过2太瓦时,年均安装量以21%的速度增长,届时中国将以43%的份额领先,美国以14%占比紧随其后。

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投资高涨但挑战犹存。尽管去年清洁能源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但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创下历史新高,凸显出全球对电网韧性、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有针对性资本流动的需求。

随着能源系统在气候危机、地缘冲突和经济碎片化背景下不断演变,推动能源转型需要重视因地制宜。世界经济论坛指出,适应性强且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对于扩大清洁能源规模并确保能源供应韧性和可负担性至关重要。同时,加速创新将是关键,包括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能效、清洁燃料、储能、智能电网等带来的机遇。

各国加速推动能源转型,一方面需要采用稳定、适应性强的政策框架,以吸引长期资本并培育合作,同时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特别是电网、储能和互联设施;另一方面加速清洁技术商业化,尤其是在难以减排的领域,同时加大技能人才投资,从而更好地提升创新和执行能力。此外,还要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公平公正转型资助。

“展望未来,能源转型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能源系统必须具备韧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要实现清洁技术规模化、提高效率、确保关键投入并减少遗留基础设施排放。”罗伯特·博卡表示,“各国能源系统正以不同速度演化,没有单一的转型蓝图,各国将以不同速度遵循不同路径推动能源转型,即以市场为指导,植根于自身条件,并扩大国际合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拼搏(中国)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拼搏(中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